殡葬服务涉及逝者隐私等敏感信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业务流程中的隐私保护措施。特别是在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时,要明确各方责任,确保个人隐私在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各环节的安全。
自然人死亡时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逝者虽然不再享有隐私权,但其生前隐私仍受保护。
法律维护死者的人格利益,就在于“一个一生无可指摘的人,死后也应当受到尊重”。
如受到侵害,其近亲属依然可以向相关责任人主张追究侵权责任。生理信息、财产隐私、家庭隐私、通讯秘密、病历资料等私密信息,都属于隐私,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都表达了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和维护。
人格尊严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九大权利之一。隐私权作为人格尊严的核心内容,往往因“看不见摸不着”而遭到忽视,消费者也可能因不知如何举证而放弃维权。
当家属怀疑死者信息被泄露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快递面单等),证明信息泄露的存在。在确定可能的泄露源后,联系可能泄露信息的机构(如医院、殡仪馆等)反映情况,要求其调查并给出解释。在必要时,向消费者组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网信办等投诉,寻求帮助。若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可考虑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殡葬行业从业者、相关机构应依法依规提供服务,注重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勿为牟取利益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