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随着巨大的刀盘开始轰鸣转动,我国自主研制、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顺利始发踏上“穿江之旅”,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掘。
作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海太长江隧道是南通“八龙过江”交通格局中的第五条过江通道。项目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公里,其中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中铁十四局施工的隧道盾构段长9315米,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游少强介绍,该段江底地质条件复杂,盾构施工需要超长距离独头掘进,穿越复杂地质带。隧道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复杂工况等特点。为此,在设计阶段共开展60余项专题研究,对隧道结构及防水与防火一体化、防灾减灾、绿色低碳、施工与装备和智能建管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工程施工风险和难点,中铁十四局联合铁建重工组建研制团队量身定制“国之重器”——“江海号”盾构机,总长145米、重约5000吨、装机总功率11300千瓦,总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经理孟德锋介绍,项目针对刀盘刀具、主驱动、推进、同步注浆等九大系统进行创新攻关。例如,主驱动配置伸缩功能,有效避免特殊情况下刀盘异常受力造成的主轴承过载,方便换刀作业、辅助刀盘脱困。管片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结构件,海太长江隧道在相邻管片接触面采用“DDCI”特殊构件设计方案,用以提升管片环向刚度,增强在软土地层、长江大堤及江中深槽段等富水地层的超大型管片支护强度,确保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江海号”盾构机始发后,前期将按照每天两环四米的速度掘进。
海太长江隧道自2022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工程建设对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朱蓓宁 彭军君)